2025年2月28日晚10:36,中央电视台,五环纪事-五环之约-拼搏四十年-17,中国游泳队崔登荣教练的科学训练体系,为广大中国游泳教练同行的训练工作,提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指引。如果说游泳训练观念上的进步,崔指导为我们展示了从“搬砖”到“舞者”的思想跃迁。

专项训练的体系化创新

有过传统游泳训练经历的崔指导,曾经的连续6周的每周10万米训练量,无疑是考验意志品质的首选。但对于他的学生张雨霏,现今每周的训练量,还不到5万米,放弃传统大运动量堆砌模式,用先进的运动训练逻辑,选择高效的训练模式。

一个简单了例子,张雨霏在长达2小时的陆上力量训练后,迅速转入水中专项训练,通过神经肌肉协调性强化缩短力量转化周期。

力量训练后的肌肉处于激活状态,此时进行水中技术和负荷强度训练,促进肌体运动单位募集效率,使肌肉记忆与专项动作形成更紧密的神经链接,进而优化水中专项训练效果。

优化技术修正逻辑

崔指导谈到一个技术案例:在张雨霏零点几秒的技术差异动作时,通过摄像机发现差异动作,并进行水下力量测试,上肢力量20公斤,打腿力量10公斤,相加应该是30公斤,但在实际配合时,张雨霏只有25公斤,崔指导认为,这3个点没有合起来,这就是教练员要去寻找的。

好的结果一定需要知晓过程,水下摄像(技术)、力量检测(动力),将多种信息链接组合,无疑是一支优秀团队努力的结果,崔指导的团队由主教练、助理教练、体能教练、体能康复师、队医、甚至心理专家等不同角色组成,彰显了分工明确、各司其职的优势。

科学训练的本质,即是用心投入

崔指导坦诚的谈到:我不可能去成功复制东京和巴黎奥运会模式,洛杉矶奥运会将是一个全新的张雨霏,我希望她能静下来,去思考一下,我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,她不单单只有洛杉矶,还希望她有生活,因为,游泳成为她的生活一部分的时候,她才会有更好的动力,可能会走的更好。

这位在国家游泳队工作15年的功勋教练,永远都会在训练课后,与运动员在一起餐厅吃饭,对他而言,运动员的训练很重要,恢复也同样重要。看到运动员吃饭的胃口好了,也是他开心的事情。

读懂崔指导训练思路的潜台词

融合优化、动能转化与动态进化的三重奏!

科学化内核:以数据为基础的训练体系,将执教经验与运动科技融合优化。

动能转化:通过跨项目训练、心理支持等方式,激活运动员的多维身份认同(成功者→学习者)。

动态进化能力:对“无法复制成功模式”的清醒认知,将推动训练体系持续更新迭代,保持对新兴训练方法的开放性。